記憶衡水
改革開放憶電話
六十年前,我上小學的時候,記的有一種簡單的玩具電話。就是將兩只硬紙筒的底部穿上一根細繩,繃緊拉直。一頭扣在嘴上說話,另一人捂在耳朵上聽。從那時候起,才知道世界上真有叫電話這奇妙的玩藝。 當年,在老百姓家里絕對見不到真正的電話。1961年,我在武強縣第一管理區(南關)當秘書時,上傳下達接匯報的便捷工具,就是有線電話。有線電話就是電線連著郵電局和用戶的電話。那時電桿都是木頭的,用戶除了機關單位是專線,各村莊都是臨近幾個村伙拉一根線,接通村辦公地點。電話都是型像轆轆把手搖的。無輪誰打電話,先需接通郵局話務室。話務員坐在機臺前,發現機臺的孔上小牌牌掉下,就知到有人撥電話,插進塞子,問清要哪電話,再把另一塞子插進所要電話,然后撥打人,手搖話機,對方鈴響,如有人接,就可對話了,很不方便。尤其,一線多機的電話,一搖都響鈴,說話都能聽見,那就更不方便了。記的,一次我要洛灣,通知該村支書賈蘭斌開會,一針對,才知道是五里屯人取樂接聽了,留下了笑柄。那時村干不象當今干部認真負責。電話鈴響爆了,沒人接,干著急,等于零。如遇有大事,只好跑幾十里去縣城郵電局拍電報,電報雖快,遠離城鎮的鄉村,收到一份電報,也得好幾天,遠遠趕不上電話快。 黨的改革開放實行以后,電話這一現代通信工具在城鄉象雨后春筍大力普及了。特別是近二、三十年來,固定電話走進了千家萬戶,隨之,“移動”“聯通”“大哥大”“手機”……人人都有,不管走到哪里,一撥號,就能與人交流。近幾年,智能手機空前發展,一按鍵,就可面對面與人面談。 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巨大成就,給全國百姓帶來的好處說也說不完。我躺在被窩里就可與在北京的小孫兒聊天。如今的幸福生活,是原來作夢也不敢想的變成了事實。千言萬語迸出一句話,感謝中國共產黨,感謝鄧小平同志! 河北省武強縣大郭莊老年大學王長青
|
- 141
- 頂一下
您看到此篇文章時的感受是: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