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從上個世紀六十年代至今,我就堅持訂、讀、用報和“爬格子”。處女作“武強公社立起抗災紀念碑”(該碑仍豎立在現街關鎮政府左右側)等文,在《衡水日報》的前期報紙《衡水群眾報》1964年9月17日問世后,得到報社普月老師的鼓勵,常寄稿紙和資料給我。受其啟蒙,我的鋼筆體經常在咱報和省內外媒體變成鉛字,至今已發表各類文/圖7000多篇。
有趣的是,我寫的“姐妹神槍手”在1964年12月23日見報后,發現落款是呂同瑞 王長青倆人,呂何人也?謎,近半個世紀才破解了。2002年我從縣農牧局退休還鄉后,辦起了由周邊四個鄉(鎮)17個村100多名學員參加的武強縣大郭莊老年大學。2006年6月1日市委老干部局、市老年大學在我校舉辦“城鄉手拉手、共繪夕陽紅”活動后,由呂同瑞攝影報道的我校學員大合唱的新聞在2006年6月20日《衡水日報·晨刊》發表了,感興趣的我,多方打聽,方知呂是從原軍分區調武強任武裝部政委時,不約而同采寫的同一稿件,報社整理后署了兩個作者的名字。過后,我托我縣電視臺長劉金英,找到了其兄原縣人大副主任呂同心(去年已故),帶著呂同瑞的近照和“姐妹神槍手”樣報作“身份證”,去衡水報社的家屬院,拜訪了呂老。之后,我寫的“四十多年才得一見的好友——呂同瑞”一稿,在王常榮老師責編的2008年10月24日《衡水日報·晨刊》字里行間記述了故事的始末。在呂老的引薦下,我結識了袁冬雪、賈亞楠、呂文兵、趙海營、王文冉、李耀榮等老師。
2004——2006年連三屆我被《衡水日報》評為讀報之星,2004年記者節時報社領導楊淑強,劉全義、李宏偉等陪同我們參觀了有關科室,之后,在記者部開了座談會,我還發了言。并在報社門前合影留念,2004年11月10日《衡水日報·晨刊》頭版頭條記者張穎侯春青 文/圖“兩星”來到咱的家予以報道。攝影記者侯春青老師的攝影因此照獲獎后,還送我一張原片(仍珍存)。我寫的“讀者節有感”一文(仍珍存),在2004年11月23日由程化敏主編的《農村周刊》道出我的心聲:訂閱《衡水日報》,實用實際實效,訂報讀報用報,共享“兩星”榮耀!我熱愛咱報!逗馑韴蟆穭摽柡汀逗馑請蟆穭摽50周年珍藏版及此文涉及到的原始報紙至今仍珍存!逗馑請蟆“讀者編者”開辟后,我發自肺腑寫的“向《衡水日報》說句心里話”在2010年12月10日A3版登出后,引起報社領導的重視,趙海營老師還電邀我發圖/文,充實小Q逛街欄目!逗馑韴蟆啡宋暮馑l愁版問世后,發揮了我年邁的優勢,不斷供稿,在賈亞楠老師責編下,都變成鉛字,賈亞楠老師來電鼓勵我“加油”,念我耳聾,又主動與我加為QQ好友,這下放便多了,打字就可交流了。我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,鼓勵大家訂、用報紙,每年不下20多戶,郭莊村郭寶珠還成了養雞致富的“報”發戶哩。

飲水思源。我雖七十有六,不忘報社多年如一日的栽培,決心和《衡水日報》走下去,當好報社耳目、參謀,多訂報,多宣傳,多寫稿,寫好稿,為民鼓與呼直至心臟停止跳動。
圖為王長青在電子傳稿。
武強縣街關鎮大郭莊老年 大學 王長青